首页 >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讲义 >正文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初级风险管理》讲义(3)

日期: 2020-07-16 09:33:54 作者: 赵枳壳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①、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②、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③、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④、担保是指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方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障,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

⑤、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与定金。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分为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又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定金是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⑥、集团法人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

⑦、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

⑧、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相比于单一法人客户具有的特征为: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4、系统性风险较高;5、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⑨、个人信贷产品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零售贷款两大类。

⑩、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具有彼此独立、特点鲜明的两个维度。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①、 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客户评级需要具备两大功能:1、能够有效区分违约客户;2、能够准确量化客户违约风险。

②、 银行对债务人任何一笔贷款停止计息或应计利息纳入表外核算。

③、 在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

④、 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违约概率是分析模型做出的事先预测,违约频率是事后检验的结果。

⑤、 从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大致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三个主要阶段。

⑥、 专家判断法在分析信用风险时主要考虑与借款人(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和市场(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有关的因素。

⑦、 专家系统中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的使用最为广泛: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经营环境。还有5Ps原则: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企业前景因素。

⑧、 专家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将信贷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作为信用分析和决策的主要基础,这种主观性很强的方法/体系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一致性。

⑨、 信用评分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线性辨别模型等。信用评分模型是商业银行分析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模拟的基础上,更新速度慢,无法及时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2、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商业银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一个包括大多数企业历史数据的数据库;3、信用评分模型虽然可以给出客户信用风险水平的,却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而后者往往是信用风险管理最为关注的。

⑩、 违约概率模型是现代化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包括RiskCale模型、KMV的Credit Monitor模型、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死亡率模型。1、RiskCale模型:是在传统的信用评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的步骤从客户信息中选择出最能预测违约的一组变量,然后回归出违约概率;2、KMV的Credit Monitor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核心在于把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3、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核心在于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丰胸爱你中立者,只要期望收益相等,市场参与者对其的接受态度就是一致的;4、死亡率模型:是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分为边际死亡率和累计死亡率。

⑪、 客户的信用评级与债项评级反映了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客户信用评级主要针对交易主体,其等级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而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

⑫、 违约风险暴露(EAD):是指债务人违约时预期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包括已使用的授信余额、应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额度的与其提取数量以及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等。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如果客户还没有违约,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是债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为:已提取金额 + 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⑬、 纳入股权风险暴露的金融工具应同时满足如下条件:1、持有该向金融工具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是未来资本利得,而不是随时间所孽生的收益;2、该项金融工具不可赎回,不属于发行方的债务;3、对发行方资产或收入具有剩余索取权。

⑭、 违约损失率是指某一债项违约导致的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1、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其假设前提是市场能及时有效反映债券发行企业的信用风险变化,主要针对大企业,根据是否包含违约债项,市场价值法又进一步细分为市场法和隐含市场法;2、回收现金流量。

⑮、 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包括:1、Credit Metrics(计算VAR最大损失,可以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的VAR是最大的创新之处);2、Credit Portfolio View(适用于投机类型额借款人);3、Credit Risk +模型。

⑯、 压力测试只能说明事件的影响程度,并不能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⑰、 贷款角度而言,国家风险表现形式包括:拒付债务、延期偿付、无力偿债、重议利息、再融资、取消债务。

⑱、 国家风险评估指标包括三种:数量指标、比例指标、等级指标。比例指标包括:1、外债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20%—25%;2、偿债比例:外债本息偿付额与当年出口收入之比、衡量短期偿债能力,15%—25%;3、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与当年出口收入之比,100%;4、国际储备与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之比:20%;5、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储备之比,150%。

⑲、 JP摩根统计:1、在贷款决策前预见风险并采取预控措施,对降低实际损失的贡献度为50%—60%;2、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检测到风险并迅速补救,对降低风险损失贡献度为25%—30%,3、当风险沉声后才进行事后处理,效力则低于20%。

⑳、 单一客户的客户风险内生变量包括:1、基本面指标(品质类、实例类、环境类);2、财务指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

①、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常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主要包括:1、不良贷款率;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3、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总和);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

②、风险预警是各种工具和各种处理机制的组合结果,完成以下程序:1、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2、风险分析;3、风险处置(预控性处置、全面性处置);4、后评价。

③、风险预警的方法:1、黑色预警法(不引进警兆自变量,只考虑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2、蓝色预警法(侧重定量分析,分为指数预警发和统计预警法,最常用的指数是扩散指数,大于0.5风险上升);3、红色预警法(侧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④、组合限额可分为授信集中度限额和总体组合限额。设定组合限额主要分为5步:1、按某组合维度确定资本分配权重;2、根据资本分配权重,对预期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估算组合的损失;3、将压力测试估算出的预计组合损失与商业银行的资本相对比;4、根据资本分配权重,确定各组合以资本表示的组合限额;5、根据资本转换因子,将以资本表示的该组合的组合限额转换为以计划授信额表示的组合限额。

⑤、信用风险缓释是指银行运用合格的抵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的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违约风险暴露的下降。

⑥、净额结算对于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在于,交易主体只需承担净额支付的风险。若没有净额结算条款,那么在交易双方间存在多个交易时,守约方可能被要求在交易终止时向违约方支付交易项下的全额款项,但守约方收取违约方欠款的希望却很小。内部评级法下,表内净额结算的风险缓释作用体现为违约风险暴露下降。合格净额结算的认定要求包括:1、可执行性;2、法律确定性;3、风险监控。

⑦、对单独一向风险暴露存在多个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时:1、采用内部评级法初级发的银行,应将风险暴露细分为每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覆盖的部分,每一部分分别计算加权风险资产;2、采用内部评级法高级法的银行,如果通过增加风险缓释技术可以提高对风险暴露的回收率,则鼓励对同一风险暴露增加风险缓释技术来降低违约损失率,但需要证明此种方式对风险底部的有效性。

⑧、贷款最低定价 = (资金成本 + 经营成本 +风险成本 + 资本成本)/ 贷款额。其中,资本成本 = 经济资本 * 股东最低资本回报率。

⑨、信贷审批和决策应遵循下列原则:1、审贷分离原则;2、统一考虑原则;3、展期重申原则。

⑩、大多数贷款的转让属于一次性、无追索、一组同质性的贷款在贷款二级市场上公开打包出售。

①、组合贷款转让难点在于贷款组合的风险与价值评估缺乏透明度,但单笔贷款的转让成本相对又高。

②、贷款重组应注意的方面:1、是否属于可重组的对象或产品;2、为何进入重组流程;3、是否值得重组;4、对抵押品、质押品或保证人一般应重新进行评估。

③、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包括:1、信贷资产证券化;2、实体资产证券化;3、证券资产证券化;4、现金资产证券化。

④、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有助于:1、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可以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及时获取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从而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2、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而非持有到期,可以改善资本状况,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3、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成批量、快速转换为不可流动的金融产品,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将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转移、分散,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4、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⑤、信用衍生产品具有的特征包括:保密性、交易性、灵活性、债务的不变性。

⑥、在信用衍生品中,利用信用衍生产品来达到放弃或转嫁风险目的的交易方称为“信用保护买方”(受益方),通常是贷款银行;承担或被转嫁风险的交易方称为“信用保护卖方”(保护方),通常是大型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通常模式:信用保护买方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了一笔固定费用,一旦发生了买卖双方所指定的信用事件,信用保护卖方就要按约定的方式和范围赔偿信用保护买方的损失。代表性的产品分为:1、信用违约互换;2、总收益互换;3、信用联系票据;4、信用价差期权。

⑦、信用衍生产品发挥的作用:1、分散商业银行过度集中的信用风险;2、提供化解不良贷款的新思路;3、防止信贷萎缩,增强资产的流动性;4、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5、是银行得以摆脱在贷款定价上的困境。

⑧、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的方法:1、标准评级法(针对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零售资产按照是否有居民房产抵押分别给予75%、35%的权重);2、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内部评级初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客户评级估计每一等级客户违约概率,其他缝隙爱你要素采用监管当局的估计值;内部评级高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二维评级体系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初级和高级法区别只适用于非零售暴露,对于零售暴露,只要商业银行决定实施内部评级法,就必须自行估计PD和LGD。

⑨、预期损失(EL) = 违约概率(PD)* 违约风险暴露(EAD) * 违约损失率(LGD)。

⑩、任何一个现代化商业银行,无论是否实施内部评级法,都应具备良好的内部评级体系,以保证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①、 内部评级体系的验证应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审慎性。

②、 信用风险计量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最基础和关键的环节。

③、 计算违约概率的1年期限与财务报表周期以及内部评级的最短时间完全一致。

④、 关于连续函数最重要和最有用的结果是斯科拉定理。

⑤、 企业——评级方法,个人——评分方法。

⑥、 压力测试主要采用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用来评估特定事件的变化,而不是预期损失。

⑦、 预期损失率 = 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

⑧、 信用衍生产品可以采取现金或者实物的交割方式,违约保护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是不同的。

⑨、 客户评分的验证是商业银行优化内部评级体系的重要手段,它的内容包括风险违约区分能力验证,对违约概率与侧转却行的验证,检验评级结果及风险参数在商业银行信贷流转中的使用情况。

⑩、 在确定商业银行组合风险限额管理中资本分配权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战略层面的重要性、目前的组合集中情况、经济前景、收益率等,不包括资产负债率。

⑪、 相关系数的最大缺点是仅能用来计量线性相关,对于非线性相关,可以通过秩相关系统和坎德尔系数进行计量。

⑫、 清偿优先性是产品因素。

⑬、 Credit Metrics(CM)是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看待信用风险的,远离是信用等级变化分析,是将单一信用工具放入资产组合中衡量其对整个组合风险状况的作用.CR的违约遵从泊松过程。

⑭、 外部评级专业评级机构对特定的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意愿的整体评估,主要依靠专家定性分析,评级对象主要是政府和大企业,内部评级主要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及债项的交易风险进行评价。

⑮、 违约概率预测转确定的验证常用的方法包括二项分布检验、卡方分布检验、正态分布检验、检验给定年份相同或者不同等级PD的预测准确性等,不包括均匀分布。

⑯、 Credit Portfolio View (CPV)模型认为违约率取决于:1、宏观变量的历史数据;2、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冲击或改革;3、仅影响单个宏观变量的冲击或改革,不包括宏观变量的前景预测。

⑰、 信用风险监测的方法有:6C、客户信用评级方法、贷款分类方法、信用评分方法。

⑱、 债项评级和客户评级反映了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客户评级主要针对的是交易主体,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评级,但可以有不同的交易债项评级。

⑲、 商业银行客户评分的验证:1、是一个循环过程;2、是商业银行优化内部评级的重要手段;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内部评级的验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4、验证的流程和结果应得到独立与验证设计和实施部门之外的部门的审阅。

⑳、 我国商业银行现无统一的违约定义,企业破产视同于违约。

①、Z计分模型认为,影响借款人违约概率的因素包括流动性、盈利性、活跃性、偿债能力等。Z值越高,违约概率越低。Risk Calc适用于非上市公司,Credit Monitor适用于上市公司。

②、个人循环零售贷款是循环的,无抵押的,未承诺的,子组合内对个人最高授信额度不超过10万欧元的。

③、贷款重组中,原贷款结构的期限、金额、利率、费率、担保进行调整。

④、企业风险暴露(而不是个人零售风险暴露)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暴露。

⑤、商业银行的信用评分模型包括:1、线性概率模型;2、Logit模型;3、Probit模型;4、线性辨别模型。

⑥、留置这一担保形式,主要用于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主合同。

⑦、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以及债务重组属于横向一体化集团的关联交易。

⑧、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

⑨、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


复制本文地址:http://www.socuha.com/owcqn/1046.html

免费真题领取
资料真题免费下载